Tuesday, December 22, 2015

Dharma :消灾解厄 第四章 : 天助自助者

Dharma :消灾解厄  第四章 : 天助自助者

4.1: 我们的所做所为老天爷都知道。

   - 我们的所做所为都被监察神记录下来。

- 太上感应遍
    -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记算。
    - 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轧上指天曹,言人罪过。
    - 月每之日,灶神亦然。(灶神,是家中的镇宅之神,同时也是家中的监察神。灶神每三天
      结算一次,每年12月24日回天庭时,上奏天庭知道。)

- 所以,到处都是监察神,我们为善为恶,老天爷清清楚楚。

为善为恶,头上的气不一样。

我们为善为恶,自己也会现示给老天爷知道。

- 文衡圣帝功果律:人之好恶好善,以人头上之气分之:
   功过两平者,其气或青或白,皆不混蜀;
   过 多功少者:其气暗而黑,甚者,如烟如雾;
   功多过亦多者:其气青而混蜀;
   功多过少者,其气白多蜀少;
   功德浩大者,节义者,其气清;
   刊印善书,宣解圣典,以教化人者,其现清光;
   救人性命,慈悲博济者,头现红光。

   - 以上人头上 所现之气,均随着人之心地变化,在其气之所现,神明均能即刻知之。故凶善
     之报,亦随人头所现之气而感应之。
   -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的所做所为没人知道,我们自己就会告诉老天爷我们为善为恶。

4.2: 我们做多少,老天爷就帮我们多少。

自己做的功德                    老天爷的奖赏
功德小                                奖赏小
功德中                                奖赏中
功德大                                奖赏大

- 我们要先做善事,老天爷才有办法帮我们,天助自助者。
  
    - 因为我们的命已经注定了,所以,要神佛帮助我们,我们就要给神佛一个可以改变我们命
      的理由,否则我们的命已经注定了,神佛怎么可以违反天律呢!

    - 所以,要神佛帮助我们,我们自己就要先做善事,积功德,这样神佛才可以拿着这个理由
      向上天请旨,请上天同意赐福赐寿给我们,否则就算是神佛也得依天律而行,不能私自更
      改我们的命。

    - 所以,在求神佛帮我们之前,我们要先问自己,我们做了多少善事?如果没有的话,就算
      神佛想帮我们也帮不了,而这也是许多人求神拜佛,最后结果和还是一样的真正原因,因
      为我们并没有给神佛一个可以改变我们的命的理由。

    - 所以,不要埋怨神佛没有帮我们解决问题,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到,所以神佛只能依天律而
      行,不能帮我们改变我们注定的命。

    - 所以,天助自助者,我们做多少,老天爷就会帮我们多少。我们做的越多,我们的命就会
      越来越往好命的地方走。

4.3: 债不可能一次就还完

累世欠的债 + 新增加的债 - 已还掉的债 = 目前要还的债。

- 其实我们欠了很多债,我们是不可能一次就还完的。
- 我们有多少债要还呢?
- 累世欠的债 + 这辈子新增加的债 - 已还掉的债 =我们 目前要还的债

    - 累世欠的债就是把我们累世欠的债全部加起来,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上一世,我们
       把这些债全部加起来,就是我们累世的债。

    - 因为我们是凡人,这辈子难免会做错事,得罪人,所以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又可能累积了
       一些新债了。

    - 到目前为止,有一些债我们已经还了,只是当时我们不知道,我们以为是我们运气不好,
      事实上就是老天爷或冤亲债主在惩法我们,所以,到目前为止,我门多少也还掉一些债
      了。

 - 既然我们有那么多债要还,我们怎么可能一次还清呢?


4.4: 持续做,改变注定的命

- (甲) 命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改变的。

    - (前世因,今世果),我们的命是因为前辈子我们为善为恶被判定的结果,不是那么容易
        就可以改变的。

    - 不过,虽然命已经注定了,但也不是不能改变,要改变我们注定的命,我们可以透过做善
      事,积功德的方式,我们做的善事够多,积的功德够大,老天爷就会赐福赐寿给我们,改
      变我们注定的命(不好的命)

    - 所以,命不是不能改,命是不容易改,只有我们持续做善。

- (乙)持续做,以改变注定的命。

    - 所以,要改变注定的命(不好的命),除了做功德以外,还是做功德,只要我们持续做功
      德,我们就有机会改变我们不好的命。

   - (人在做,天在看);{人在做,冤亲债主也在看},只要我们持续做善事,积功德,就算
       我们本来命该绝的,老天爷,冤亲债主也会放我们一马,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 些人得
      了癌症,居然摸名其妙好了,就是因为老天爷和冤亲债主不 惩法他了。

   - 所以,只要我们持续做善事,积功德,有一天,老天爷一定会降旨该变我们不好的命。

- (丙) 帮自己多存一些(无形存款) 吧!

-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无形账户),里面存的是(无形存款)。

    - 我们做了善事时,这个账户里的(存款)就会增加一笔,我们做的善事越多,账户里的存
       款也就越多。

    - 我们做了错事时,这个账户里的(存款)就会减少一笔,因为我们从账户里提走了一笔,
      我们做的错事越多,我们的存款就会越少,很容易存款就会被提光了。

- 所以,多为我们自己存一些存款进去吧!这些存款(功德),可以帮助我们将来事业顺利,
   婚姻美满,家庭和乐。。。赶快存款吧!!!

修行,做善事就是在存款。

造业,做坏事就是在提款。
   



Monday, December 21, 2015

白龍王九大經典語錄

白龍王九大經典語錄:
  1.   很多人來到這裡都問我︰
我的事業好不好?家庭好不好? 孩子好不好?姻緣好不好?
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氣好不好 ?一切都會有答案。
 
  1.   “拜神求平安,回家卻和父母頂嘴,要怎樣得到平安?
 
  1.   “父母才是真神,對父母比神好一點,一切便順順利利。
 
  1.   “心好有好日-這也是白龍王的座右銘。
 
  1.   “讀書讀得高就好,脾氣高就很不好。
 
  1.   “神不會騙人,只有人騙神。死人不會罵人,只有人罵死人。
 
  1.   “無論是甚麼人,壞人、好人、有錢人、窮人,來到這裡都要排隊。
 
  1.   “拜神不要迷信。
 
  1.   “好樹生好火,家中夫妻和諧,孩子才會學習去遷就人家。

Saturday, December 19, 2015

Dharma: 放生感应录

放生感应录


一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考掠以护寿命。”真正如理如法的放生,财、法、无畏三种布施具足,灭罪积福延寿累德无不见效。在佛法中,动物与人都是平等的众生,因为它们也有佛性,《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在深圳,有一群年轻的学佛居士,他们严持戒律,专修《楞严咒》,并经常组织放生,主要以放蛇等野生动物为主。放生常有诸多感应,不可思议,现举三个实例如下:

一.去年冬季的一天,这群学佛青年一大清早,便赶到当地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去买蛇。在许多蛇中,有一条气势汹汹的眼镜蛇,个别胆小的人看到后吓得直往后躲。卖蛇老板见状,扳开蛇的嘴巴,示意这条眼镜蛇已没有牙齿(牙齿被拔),于是大伙决定将其买下一起放生(放至远郊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这天天气很冷,本来阴沉的天空在放生时出现了太阳,强烈耀眼的阳光让大家顿感温暖。参加放生的一位师兄看见这条无牙的眼镜蛇,吃惊地叫了起来:“就是这条蛇,和我昨天梦中的一模一样。”原来在梦中,眼镜蛇曾向他求救:“你要救我,你要救我。”由此可见,众生都是非常有灵性的,千万不能吃它们。

二.有一次,一位经常参加放生的师兄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老蛇化成一位老人对他说:“请你救救我的孩子,孩子很危险。”说完就不见了。第二天,他约了几位佛友去买蛇时,发现蛇群中有一条小青蛇,买下放生后的当晚,小青蛇就托梦给这位师兄:“很感谢您们的救命之恩,现在给你一串佛珠以示谢意。”梦中给佛珠,就是增加学佛的道心,坚定菩提道心不退转。

三.这天,大家放生了很多泥鳅,在诵完《楞严咒》回向后,只见泥鳅们将头纷纷往上涌,围成大至车胎样、小至菜碟状的莲花瓣,众多泥鳅竟然围成了数朵庄严的莲花状。这一水中现奇莲的场景令人惊奇震撼,也让大家更坚定道心,好好修行。 二小王过生日的这天买了十几只乌龟准备放生。在放生时,发现了一只绿毛乌龟的脚、背部有点受伤,决定留下这只乌龟在家中疗伤。经过小王父亲王伯伯悉心照料了二个星期,绿毛乌龟恢复得很快。这天晚上,王伯伯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身穿绿衣服的人向其表示感谢,并说“我现在身体已经康复,请送我回家吧!”王伯伯梦醒后感到非常奇怪,“怎么这位绿衣人我从来都没见过呀?”这时,他突然想到了绿毛乌龟,赶紧跑到阳台上一看,这只乌龟正拼命地往外爬呢!王伯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你想回家呀。好!今天就把你放生。”随即和小王一起到河边小心翼翼地把绿毛龟放在河沿上,小乌龟回头望了两眼,依依不舍地下河游走了。 三这天正值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我一早便到菜场买了两只乌龟和一些鱼去放生,为它们念诵放生仪轨后,将其放入附近的河中。

晚上,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梦。梦中有两个背着书包的小矮人请我到他们寒舍喝茶,我跟随他们来到一间屋子,在一个圆桌前坐下,喝完茶后,这两个人送我到门口,并致谢:“今天多亏您相救,我们感恩不尽。”说完,我就从梦中醒了过来。仔细回想梦中的话,突然记起今天所放生的两只乌龟,应是它们托梦以示感谢。四2007年9月23日,佛友们聚集到寺院参加大放生活动。这天天气异常恶劣,风雨交加,很多佛友手中的伞都被吹得摇摇晃晃,大家都渴望大雨早点停下。放生的物命很多,以泥鳅、鱼类为主,共计6万多条物命。在放生前,大家先围绕着它们虔诚地举行放生仪式,这时雨停了下来,随着念诵声越来越整齐,越来越响亮,在我们头顶上方,原本乌云密布的天空中竟出现了一个大洞,太阳钻了出来。就在当时,四周不远的地方天还在下大雨,唯独我们这里出现了太阳,而且阳光越来越强烈,把我们个个照得红通通的。佛友们都明白这是佛力的加持,都非常兴奋,也更坚定了我们的道心。这天来参加放生的多数佛友都是不杀生、严持戒律的佛弟子,每个人都带着一颗慈悲心,来救度这些将被屠杀的可怜众生,举行放生仪式时,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和妄想,在这种情况下,自性的光明必然感应佛力加持。这样殊胜的放生场景,是我们的善心与诚心所感召的。佛在多部经典中曾谆谆告诫我们众生平等,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依教奉行,学习佛菩萨,以慈悲心对人对物,才能无愧于佛陀伟大的教育。提示:放生有十种利益:(一)无刀兵劫。(二)集诸吉祥。 (三)长寿健康。(四)多子宜男。(五)诸佛欢喜。(六)物类感恩。 (七)无诸灾难。(八)得生天上。(九)众生报恩,则诸恶消灭,四季安宁。 (十)人人戒杀放生,则生生不息,善心相感,正似子孙代代相传,永远福寿。 我们有条件应尽力救度即将被杀的动物,若经济上没有能力,也要发大悲心,多念佛号和佛咒回向给被杀众生,为它们种下菩提种子,超拔它们苦难的亡灵。另外,提倡素食是戒杀的根本途径,无人吃肉则何人杀生?《入楞伽经·遮食肉品》里佛说的很清楚:“我观世间无有是肉而非命者,自己不杀,不教人杀,他不为杀。不从命来而是肉者,无有是处。”劝得一人素食即是放生无量 。果卿


一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世间中惜命为第一。何以知之?一切世人,甘受刑罚,刑残考掠以护寿命。”真正如理如法的放生,财、法、无畏三种布施具足,灭罪积福延寿累德无不见效。在佛法中,动物与人都是平等的众生,因为它们也有佛性,《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在深圳,有一群年轻的学佛居士,他们严持戒律,专修《楞严咒》,并经常组织放生,主要以放蛇等野生动物为主。放生常有诸多感应,不可思议,现举三个实例如下:

一.去年冬季的一天,这群学佛青年一大清早,便赶到当地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去买蛇。在许多蛇中,有一条气势汹汹的眼镜蛇,个别胆小的人看到后吓得直往后躲。卖蛇老板见状,扳开蛇的嘴巴,示意这条眼镜蛇已没有牙齿(牙齿被拔),于是大伙决定将其买下一起放生(放至远郊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这天天气很冷,本来阴沉的天空在放生时出现了太阳,强烈耀眼的阳光让大家顿感温暖。参加放生的一位师兄看见这条无牙的眼镜蛇,吃惊地叫了起来:“就是这条蛇,和我昨天梦中的一模一样。”原来在梦中,眼镜蛇曾向他求救:“你要救我,你要救我。”由此可见,众生都是非常有灵性的,千万不能吃它们。

二.有一次,一位经常参加放生的师兄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老蛇化成一位老人对他说:“请你救救我的孩子,孩子很危险。”说完就不见了。第二天,他约了几位佛友去买蛇时,发现蛇群中有一条小青蛇,买下放生后的当晚,小青蛇就托梦给这位师兄:“很感谢您们的救命之恩,现在给你一串佛珠以示谢意。”梦中给佛珠,就是增加学佛的道心,坚定菩提道心不退转。

三.这天,大家放生了很多泥鳅,在诵完《楞严咒》回向后,只见泥鳅们将头纷纷往上涌,围成大至车胎样、小至菜碟状的莲花瓣,众多泥鳅竟然围成了数朵庄严的莲花状。这一水中现奇莲的场景令人惊奇震撼,也让大家更坚定道心,好好修行。 二小王过生日的这天买了十几只乌龟准备放生。在放生时,发现了一只绿毛乌龟的脚、背部有点受伤,决定留下这只乌龟在家中疗伤。经过小王父亲王伯伯悉心照料了二个星期,绿毛乌龟恢复得很快。这天晚上,王伯伯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身穿绿衣服的人向其表示感谢,并说“我现在身体已经康复,请送我回家吧!”王伯伯梦醒后感到非常奇怪,“怎么这位绿衣人我从来都没见过呀?”这时,他突然想到了绿毛乌龟,赶紧跑到阳台上一看,这只乌龟正拼命地往外爬呢!王伯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你想回家呀。好!今天就把你放生。”随即和小王一起到河边小心翼翼地把绿毛龟放在河沿上,小乌龟回头望了两眼,依依不舍地下河游走了。 三这天正值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我一早便到菜场买了两只乌龟和一些鱼去放生,为它们念诵放生仪轨后,将其放入附近的河中。

晚上,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梦。梦中有两个背着书包的小矮人请我到他们寒舍喝茶,我跟随他们来到一间屋子,在一个圆桌前坐下,喝完茶后,这两个人送我到门口,并致谢:“今天多亏您相救,我们感恩不尽。”说完,我就从梦中醒了过来。仔细回想梦中的话,突然记起今天所放生的两只乌龟,应是它们托梦以示感谢。四2007年9月23日,佛友们聚集到寺院参加大放生活动。这天天气异常恶劣,风雨交加,很多佛友手中的伞都被吹得摇摇晃晃,大家都渴望大雨早点停下。放生的物命很多,以泥鳅、鱼类为主,共计6万多条物命。在放生前,大家先围绕着它们虔诚地举行放生仪式,这时雨停了下来,随着念诵声越来越整齐,越来越响亮,在我们头顶上方,原本乌云密布的天空中竟出现了一个大洞,太阳钻了出来。就在当时,四周不远的地方天还在下大雨,唯独我们这里出现了太阳,而且阳光越来越强烈,把我们个个照得红通通的。佛友们都明白这是佛力的加持,都非常兴奋,也更坚定了我们的道心。这天来参加放生的多数佛友都是不杀生、严持戒律的佛弟子,每个人都带着一颗慈悲心,来救度这些将被屠杀的可怜众生,举行放生仪式时,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和妄想,在这种情况下,自性的光明必然感应佛力加持。这样殊胜的放生场景,是我们的善心与诚心所感召的。佛在多部经典中曾谆谆告诫我们众生平等,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依教奉行,学习佛菩萨,以慈悲心对人对物,才能无愧于佛陀伟大的教育。提示:放生有十种利益:(一)无刀兵劫。(二)集诸吉祥。 (三)长寿健康。(四)多子宜男。(五)诸佛欢喜。(六)物类感恩。 (七)无诸灾难。(八)得生天上。(九)众生报恩,则诸恶消灭,四季安宁。 (十)人人戒杀放生,则生生不息,善心相感,正似子孙代代相传,永远福寿。 我们有条件应尽力救度即将被杀的动物,若经济上没有能力,也要发大悲心,多念佛号和佛咒回向给被杀众生,为它们种下菩提种子,超拔它们苦难的亡灵。另外,提倡素食是戒杀的根本途径,无人吃肉则何人杀生?《入楞伽经·遮食肉品》里佛说的很清楚:“我观世间无有是肉而非命者,自己不杀,不教人杀,他不为杀。不从命来而是肉者,无有是处。”劝得一人素食即是放生无量 。果卿

Monday, December 14, 2015

Dharma: 心经为何可以治邪?

很多人都有见鬼的经验,甚至给鬼压,被卡到阴。有些人因卡到阴而重复灵体死前的遭遇。跳楼自杀,服毒药,割脉而死等。修练心经,可以将灵体超度,永远不会再骚扰修经的人。

为什么心经能有这特殊的效果呢?首先,必须理解,为什么人会成为鬼?所为,无冤不成鬼。人在生的时间,因为有看不开,想不透的冤屈,死后灵魂寄存人间,不能安息。

如由一空间到另一空间,但不能顺利引度,被夹在两个空间之中。极之痛苦,十分辛苦。茫茫然在一片黑暗之中,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当一个人向这些灵体诵读心经时,等如将心经内藏的虚空宇宙观灌输给那一灵体,令那心存冤屈的灵体悟到宇宙好广好阔,外边世界更美丽,何必为了小小的怨气,局限于一间房子,一个问题,一口污气之内呢?

心经成了游说怨灵改变人生观的药。令怨灵悟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怨灵磁场力量自然会消失。怨灵就会有一种力量脱离那黑暗空间,再度投胎去。

因此,假如怀疑家内有灵体,将心经背诵,可以令灵体安息离去。

Saturday, December 12, 2015

Dharma: Does chanting attract spirits?

This an article written by Shen Shi'an. He is an independent Buddhist teacher, holds an MA in Buddhst Studies, and is one of the founding members of the Dharma Propagation Division of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Bright Hill Temple in Singapore) in 1997.


Question: I heard some saying that chanting certain mantras or sutras attracts spirits (ghosts) as they also want to listen to the Dharma. Is there any truth in this? If so, does it really matter, especially if I sometimes chant at night?


Answer: Some forms of chanting is directly for spirits. However, generally, just as chanting can catch the attention of seen human beings, can also catch the attention of unseen spirit beings. Whether it sustains attention is another matter. Just as not all humans are interested in chanting, not all unseen beings are. Most people, unless they are very sensitive, are unlikely to feel their presence.

The truth is, unseen beings are already kind of around us, passing by day or night without us knowing, just as undetected insects cross our paths day and night too. When there is sincere reciting, there is natural connection to the Triple Gem’s blessings and protection (of the Buddhas, Dharma and Sangha). As such, there is no need to be worried about this – especially if you have never had any strange encounters, which is the case for most. Unfounded fear of relatively rare ghostly encounters should not be an excuse for not practising chanting as it is a powerful means for reminding us of the Buddha’s teachings and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m.

Some unseen beings might want to come and learn by listening to chanting, or even to practise along, while some beings might want to partake of the merits shared at the end of the chanting for their well-being. This is a reason why chanting should always be practised sincerely and mindfully – because both unseen gods and ghosts might be listening to the Dharma intoned; not just ourselves and humans we are chanting with. It is in effect, when chanting sutras, delivering sermons on the behalf of the Buddha, as spokespersons. This is a reason why chanting is so meritorious, as it shares the greatest gift possible – the Dharma, that guides all to True Happiness. Unseen beings can read our minds’ understanding of the sutras and our intentions too, which is why chanting with right knowledge and motivation can be very beneficial in ‘translating’ or simplifying the sutras for them.

Especially if there is ‘detection’ of the presence of unseen beings, it is good to chant more of, for example, Amitabha Sutra and the name of Amituofo (Amitabha Buddha) to swiftly introduce them to Amituofo and his Pure Land, and to guide them to likewise be mindful of Amituofo with the right Faith, Aspiration and Practice to be reborn in Pure Land. This is important because merely having some or even much self-cultivated or shared merits does not definitely lead to lessening of wandering spirits’ attachment to Samsara (and their lives that transpired), and it does not mean they will automatically have a skilful sense of direction, as to where to aspire to be born for further spiritual development. Without a clear direction, they might linger on, merely for merits.Even gods with wisdom appreciate redirection to Pure Land, as enlightenment is guaranteed there. Incidentally, Sakyamuni Buddha taught in the Amitabha Sutra, that anyone who is sincerely mindful of Amituofo and/or the sutra will be mindfully protected by all Buddhas. This is why we should practise sincerely.